徐汉虹,男,1961年12月生。华南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农大浙江印楝研究院院长,天然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全国农药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农村十大新闻人物、农业农村部“神农计划”人选、农业农村部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庆60周年庆典中央组织部特邀观礼嘉宾,广东省劳动模范。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生物农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草地贪夜蛾防控指导专家组成员。广东省农药管理专家组组长、广东省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指导专家组组长、广东省杰出人才-南粤百杰、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高等学校特聘教授(珠江学者)。广东省教学名师、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广东省教学名师,荣获第二届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荣获第二届全国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65篇,SCI论文112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1项,主编专著教材5部,培养、指导190余名博士、硕士和博士后。开发出商品化农药产品29个。主持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国家环境保护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其它省部级奖25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星火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省部重大成果转化项目等共40多项。
长期从事植物源农药的研究,研制出印楝素、鱼藤酮等植物性农药,并成功产业化,发展构建了特色植物源药肥理念与产业化技术创新体系。以草莓基地为样版,种苗繁育和生长全过程利用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性农药融合技术,突破性解决草莓重茬难题,改良土壤结构,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安全,产生了明显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
1981年从非洲多哥将印楝引种于华南农学院杀虫植物标本园,并建立了我国比较大的印楝种质资源库。印楝素成为国家重点推广的主导农药品种,成为我国农业部推荐的29个低毒低残留杀虫剂品种之一,获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等奖、国家首届发明创业奖和⼴东省发明专利⾦奖等奖励;印楝素被农业部指定为草原蝗虫防治的重点产品,在新疆草原蝗虫防治持续使用20多年;被国务院绿色食品办公室列为绿色食品生产推荐使用农药品种,是香港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可在有机食品生产上使用的唯一杀虫剂;13家企业生产16个印楝杀虫剂产品,提供了就业岗位,促进了社会稳定。
鱼藤酮杀虫剂的研究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等奖励。所开发的鱼藤相关产品被农业部绿⾊食品办公室推荐为绿色食品生产用药,累计推广防治面积达13亿亩次,有力促进了我国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减少了化学农药用量,保障了我国食品安全。
以精油植物研制的谷物保护剂,是我国农村储粮防护剂销量比较大的品种。提出“导向农药”和“光活化农药”理念,发现了全新骨架的新农药唑虫酯杀虫剂。
创新出导向简约施药法,其中“挂包法”成为国家林业局防治重大危险性入侵生物椰心叶甲的首选措施,是政府大规模采购的防治椰心叶甲的唯⼀杀虫剂产品,挽回直接经济损失数百亿元,被称为“椰风海韵”景观的大救星,棕榈产业的保护神。专利产品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获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等奖,广东省优秀发明专利金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专利奖优秀发明奖;2004年起推广应用至今。
“膜下滴灌施药法”被称为新疆农业的第三次革命。2015年7月农业部在新疆举办了全国随⽔施药技术培训班,向全国推广。2018年第三方成果评价认为突破了现有技术瓶颈,形成了生态环保、精简省力、高效集约的导向性随水施药防控棉花害虫体系,属完全自主创新技术,整体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导向滴灌根部施药防治柑橘黄龙病先后成为江西省和广东省的主推技术。